“垃圾学研修班”分享会报告:查看垃圾的无限可能——零垃圾旅游、智能化大数据、发家致富……-武汉学公益办学院-【3559.com】-澳门新豪天地官网-www.3559.com

【3559.com】-澳门新豪天地官网-www.3559.com

“垃圾学研修班”分享会报告:查看垃圾的无限可能——零垃圾旅游、智能化大数据、发家致富……

作者:一丹大学教育基金会  更新时间:2021-11-19  浏览:

她在广州读研的时候住在“垃圾村”,只为了解“拾荒者们”真实的生活

她明明可以靠带货卖包赚钱,却走向了号召减少消费的道路

他曾是微软工程师,后来靠“捡垃圾”重新定义了垃圾分类

他还未从武汉学院毕业,就创办了年利润过百万的公司

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空降垃圾学研修班,讲述他们各自的故事,打开“垃圾”世界的大门,一场深度启发之旅由此开始......



拾荒者的小温暖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李翠玲曾深入广州的拾荒者生活区,亲身体会了那埋藏在垃圾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她研究的正是垃圾的“归宿”之地——垃圾填埋场,这里不光收纳着城市各个角落运来的垃圾,还居住着一群拾荒者。



他们依附着垃圾场而生,通过拾荒获得微薄收入;因为长期翻捡垃圾,手上永远有层洗不掉的黑色印子;时常被肠胃病和风湿病困扰,甚至连安全都没有保障,一个不小心,垃圾铲车就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在这些健康和安全隐患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不常为人道的问题:自我认知。这个群体大多唯唯诺诺,把社会的评价内化到自我评价中。“在别人的地盘上,说话都不敢大声。”


他们居住在垃圾场旁简陋的棚屋区中,生活用具大多是从垃圾场捡回来再利用的:屋子大棚、煮饭锅、桌椅、烧饭的燃料;在这小小的“垃圾村”里他们自建理发点、菜地、小卖部...居住条件简陋,但他们仍阳光认真地生活着。


回忆起那段拾荒岁月,李翠玲这样说:“这里并不是暗无天日,也是有小亮光、小温暖,充满人间烟火气的。”


制包卖包的她却号召减少消费?!



曾多次到访南北极的Daisy在亲眼见证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后,做了一件“反常”的事情:把一家生产和销售包包的企业,转型为倡导和探索可持续旅行的品牌。


从生产商的角度,她和我们分享了UTC行家的生产流程,材质上他们拒绝使用没经过处理的PVC等不可降解的材料,而是会将回收的可降解“宝特瓶”经过清洁和粉碎后拉丝制成纤维,即用RPET再生纤维布料制作背包。


Daisy说: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是他们生产者的使命,减少工序浪费,是为了能从源头延缓甚至杜绝垃圾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场的宿命。


作为可持续旅行的倡导者,她和团队建立了一个零浪费旅游社区,经常推出例如以旧换新或是结合艺术、教育和环保的活动,务求在为旅行者提供可持续产品方案的同时,也用其他方式,延长每件产品的寿命。


“可持续不是说要做多伟大的事情,而与用户一起探索如何做负责任的旅行者,是Daisy对环境保护的答卷,也是她对下一代人类的爱。


“我们做着做着,就发现人的生活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帮助每个人,希望以后可持续的旅途上,也能遇见你。”


让进入焚烧场的垃圾变得少少的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像做功课一样认真地把垃圾分好类,却看到其他人随便乱扔,甚至连垃圾车来收垃圾的时候也是混装运走。


汪剑超在十多年前就有过这样既“受伤”又让他有所触动的体验。“(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为什么不好好做?如果有机会,我肯定能做好!”他心里这样想。


汪剑超分享自己工程师到“超级破烂王”的经历


汪剑超花了几年辗转于不同的平台尝试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做垃圾分类,后来在成都创办了奥北环保,在社区设置自助回收点,用线上小程序和用户实名绑定,实名记重,积分赚钱;智能化回收箱还能识别垃圾是否分类正确,反馈给用户,也是对用户的教育。


智能化、大数据、无人化管理,汪剑超利用科技和互联网思维带领用户走在垃圾分类的前沿,也大大改变了用户的行为。


“曾经拾荒者夜翻垃圾桶搞得满地狼藉,现在已绝踪迹;从前攒垃圾、堆楼道埋下消防隐患,现在就算跨半个城区,都要来(回收点)扔(垃圾);与学校合作后,家长送孩子上学都会拎着袋垃圾来”,汪剑超这样描述扔垃圾的新景象。


“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你是否觉得淘汰掉的产品就是垃圾了?贺权却觉得这些“垃圾”是商机,并创业成立了武汉绿源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贺权与研修班的学员们交流(摄影:时文远)


贺权的公司将“电子垃圾”回收,拆解零部件,可用的部分留下来按客户要求组装成性价比更高的新机器;确实不能用的则淘汰掉,但也不是“垃圾”,而是可用交给下游的公司提取还原成金属,成为下一台手机或者电脑。


每件垃圾都可能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变废为宝让即将毕业的贺权捞到了第一桶金,也踏入了一个新兴的“垃圾”产业。


嘉宾们的分享打开了垃圾世界的大门,让垃圾学研修班的学员们看到了垃圾背后的大小事;无尽的思考启发他们探寻自己的研究兴趣。


明年年初,他们的研修成果会以免费在线短视频课程和“垃圾科普应用手册”的形式在一丹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社交平台和99公益日项目页面上发布,敬请关注,一同期待!


* 图片由分享嘉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