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十四五”专项规划调研参考主题-教育思想大讨论-【3559.com】-澳门新豪天地官网-www.3559.com

【3559.com】-澳门新豪天地官网-www.3559.com

首页  /  专论灼见  /  正文

06

29

2020

信息工程学院:“十四五”专项规划调研参考主题

作者:郑建生  摄影:   编辑:洪斐   审核:  浏览:  时间:2020-06-29

DATE:2020-06-29

一、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方面

(一)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期间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

1. 基本情况

信息工程学院经过十三五建设,“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得到发展和巩固,2019年停招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而新招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735人,教职员工57人,期中教师46人。

2. 主要成果

(1)专业建设

依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停招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申请获批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开始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即将招生。

(2)师资队伍建设

① 引进新教师6人,博士3人黄华、副高以上职称4人。

② 5人送出攻读博士学位。

③ 8人次参与原厂技术培训并取得企业讲师认证证书。

④ 申报荆楚卓越人才质量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及团队、“1+x”改革试点

(3)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在“腾讯班”和“华为班”率先开展培养模式改革,腾讯班“三维一体”及华为班“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推广应用于各所在专业的普通班。

(4)实验实践教学

建成4个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云平台实验室、华为实验室,并于2019年申报了电子创新实验室、大数据教学及科研实验室,现已获批定于今年建设。

(5)教研与教改

立项教研教改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6)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湖北“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双万”省级一流专业。

(7)课程与教材建设

① 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微积分》1门。

② 出版教材10部、专著1部。

(二)各院(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原因

1. 师资队伍不稳定

人才流动性大

最近三年先后有8名博士辞职,,出现了一拿到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就辞职的现象,高水平的教师难以留任。

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两头大中间小。60岁以上教师占15人占33%,50岁到60岁是个断层,40到50岁10人占22%,40岁以下21人占46%。

从职称结构看,教授比例偏少且年龄偏大。教授5人占11%,副教授23人占50%,讲师9人占26%,助教6人占13%。

从学历结构看,博士比例偏少且年龄偏大。博士6人占13%,硕士23人占50%,学士16人占37%。

2. 大部分专业学生规模小

学院2/3以上的学生集中在软件工程专业上,其它专业每个年级只有1个教学班,不利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 校企合作浮在表面

虽与许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不够,仅限于实习实训。

4. 课程建设薄弱

① 培养方案精英班与普通班同质化,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混乱,有的专业先修课程居然排在后修课程之后。

② 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版本多、混乱、随意。同一门课程今年上半年开设,明年就是下半年开设,今年是48学时,明年就是32学时。

③ 课程档案电子化,规范化较薄弱。

④ 校级精品课程较少,没有省级精品课程。

5. 条件建设基础差

① 教师办公条件差。必备的电脑、实验条件、办公硬件配套设施不足,教师没有实验室可进。

② 多个专业没有专业实验室。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

(三)各院(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认识,如何建设与国内一流本科标准接轨、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认识

(1)定位问题

作为武汉学院唯一工科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自然是顺应国家、地方发展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要求,对准应用型人才。作为武汉学院的国际化特色,我们也应融入国际化要素。

(2)国家地方需要

要满足国家、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要瞄准国家需求--中国制造2025;地方需求--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十大重点产业)+武汉(重点发展八大产业)。

(3)技术发展需要

在人类全面迈向一个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亮点。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自己本身也在不停的发展和演变。我们的人才培养要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2. 如何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依据专业规范、工程认证标准,从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建设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学校特色定位出发,合理制定要兼顾特色又要切合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① 学习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标准体系

考察和学习一流本科院校的培养体系,了解同类院校中专业发展的缺陷和不足,找准自身专业发展定位。

② 引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引入国家住建部、工信部、人社部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方向认证体系标准、软考认证体系,培养更多注册类专业技术人员,加大与相关行业的深入合作,增强学生就业砝码。

3. 校企合作

探索专业共建之路,在专业特色、加强实习实训,专业竞赛方面的合作。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制订特色的培养方案,一个专业制定2至3个实用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4. 队伍建设

(1)引进

① 高层及人才引进

学院目前最紧迫的是学科带头人的缺乏,因此重点放在把握方向、带领队伍、培育科研方向上的高层次人才引进。

② 团队引进

有利于队伍的稳定,科研的积累和方向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现有人才的融入和师资队伍的培养。

(2)培养

① 深造

重点放在攻读博士学位,力求在十四五期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3,逐步把学士学位的教师送出攻读硕士学位,十四五期间淘汰学士学位的师资。

② 企业锻炼

两种途径:第一是企业挂职,力求带回科研课题,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第二是高校进修,带着课程或者是课题到高层次的高校去进修一年或半年。力求大部分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

5. 实验室建设

(1)基础实验室建设

确保面对全校、全院、学科的实验教学需求,解决学科的共性问题。目前,基础实验室的设备陈旧、故障率高,难以满足软件配套的需求。力争十四五期间全面更新一遍。

(2)专业实验室建设

体现每个专业的特色问题,华为实验室体现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展示度,物联网工程实验室也体现了硬件为主的特点,但学生体验不尽人意。而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没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室。力争十四五期间每个专业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实验室。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虽然签订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但要成建制地去实习实训,却难以实现。十四五期间争取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能得到系统的培养和锻炼,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阶段进入企业去真刀真枪锻炼打好基础。

(4)教师科研实验室建设

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趋势,引导教师置身科学研究之中,为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科研平台。

(四)各院(部)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与未来发展路径,如何凝练学科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明确“十四五”期间的建设重点

1. 学科建设

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为确保方案的实施,分3个层次展开建设,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在学科基础层面

依据共性,将全校(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学科各个专业共同的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分别组建公共基础课程组,由学校和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公共课程体系,加大建设力度,配备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的教学条件,在这个层次上打造2~3门品牌课程,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具有广大的受益面。

在专业核心层面

依据专业特点,将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由专业系为主体重点建设,课程群的教师形成互补,保证专业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专业方向层面

依据专业方向课程的特点,构建具有武汉学院特色、技术优势方向的专业特色课程,以课程责任教师为建设主体,打破常规吸引其他院系的教师、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建设,强调应用型特色、学科交叉特色,力争做到每个专业重点建设一门展现特色的特色课程。

形成学科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打造出真正体现武汉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3. 一院一品

从全校和学科公共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中遴选师资队伍强大、课程建设基础较好的课程,加以重点建设,逐步扩大影响、形成一院一品的品牌课程。

(五)各院(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思路,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学校的建议,下阶段如何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学院(部)本科教育建设水平,争取新突破

1.凝练专业特色

走出去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计划。定期召开由校内教授、校外专家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把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2. 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外引内培”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的高端认证培训,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到计算机科学相关高端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稳定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一流大学、知名企业聘请一批教学经验和项目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富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兼职教师队伍。

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投入科学研究,提高教师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发表论文、申报课题、成果产出及转化的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培育2个有明确科研方向、稳定的人才队伍的科研团队。

3.实验性教学环节建设

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努力推进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教师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建设一个切合实际、独具特色、且具有展示度、体系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六)各院(部)如何构建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产教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实验室,为申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

充分挖掘实验资源,拓宽实验室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大新型先进实验设备的投入,采用开放式建设和使用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长效、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性教学基地。

(七)各院(部)如何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打造一批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的“金课”,如何推进教育形态与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 术业有专攻

教师重点上好1-2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引入标准化课程体系,与高层次高校、知名行业教师互动,引导和带领老师建立符合专业发展的金课,打造一批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的“金课”,形成课程负责人为首的主讲老师、助教老师、实验老师一体化的课程团队。

2. 加强课程建设

以精品课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内容中,鼓励老师们申请经费支持,加强课程建设。某一门课程的责任老师,带领团队建设成在线开放课程,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和习题资源库、录制视频课件、教学网站等。通过组建合理化的课程团队,发挥集体力量提高效率,申报建设1-2门校级精品课程,并同步搭建互联网平台SPOC及MOOC力争将教学资源网络化,力争开设多期面向校内及校外的MOOC,收集完善档案,为申报“金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储备条件。

3. 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鼓励老师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互联网+教学”、远程教学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板书”规范、生动、清晰、表现力强,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效率高,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演示、展示和插图。

4. 推进各项改革

定期对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开展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同行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考研。另外,重点推动计算机教育发展,发挥计算机科学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学校治理方式变革、终身在线学习等方面的作用。

(八)各院(部)对“实践育人”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当前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下阶段建设思路与发展重点,如何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新亮点。

增强工科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短缺的主要问题,就是实践育人,前提是要提供可以相应的孵化场所和兴趣调动。孵化场所--开放式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校企联动工程实践中心(工作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企业共同成立多个专业技术社团(非学工社团),联合培养学生,通过工程师和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的树形结构慢慢向网状结构过渡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新亮点。因此,需加强实验室及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力度。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是一个发展方向,可以给我们提供有项目实践经验的老师,可以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发展专业特色。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加入企业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校内进行系统的实践。

物联网工程专业只有一个专业综合实验室,不能满足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和实训,下阶段将重点配套建设专业基础实验室,实现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的有机结合。

安排骨干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工作,企业根据学校骨干教师专业方向安排研发工作,并提供研发环境和研发平台;企业安排资深研发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协助学校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教学实践活动;企业定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产业、技术、创业、励志方面的讲座;双方定期组织教师和研发工程师在产业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调研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与企业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建立联合实验室、教学支持及实习实训基地展开深度合作。

(九)各院(部)对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重视质量标准建设,构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采用3个措施来实现: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打造教学质量保障队伍。

2. 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约束机制

采用3种方式来完成: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开展专业剖析和评估活动,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

3. 重信息数据分析,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采用4项措施来实现: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常态自评机制,定期采集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时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二、全人发展

(一)各院(部)“十三五”期间全人发展教育开展情况、内容特色及主要成绩

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期间全人发展教育开展情况与主要成绩有:

活动有特色。在党建工作评比中,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打造了“微党课”特色党建品牌,成功评上了校级特色党建活动。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被评为了优秀党支部,并且对标国家样板党支部,积极参与了申报。作为全校唯一的工科院系,我们还打造了一系列的工科学生品牌活动,比如“数学文化节活动”、“信工榜样人物评选活动”等等,在学校里营造了浓厚的信息工程学院的工科文化氛围,最近我们还推出了工科育人系列专栏,加快推进和实施学院“三全育人”有效机制。

就业有质量。十三五期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到2019年时学生高质量就业占比超过了50%,并且收到了多封用人单位的用工感谢信,多名学生成功创业,考研上线人数也从以前的个位数上升到了两位数。学生的就业力、薪酬名列前茅,去年我们精心制作了学生就业风采展示,多名上榜学生一毕业时拿到的年薪就达到了十多万,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保持了持续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

队伍有干劲。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学生工作团队建设,多名辅导员得到了学校领导好评,尤其是王嘉仪、张紫薇、甘小武、倪倩等能扎实开展工作,积极深入到班级中、课堂中、寝室中,充分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及时处理各种学生问题,不计个人得失。由于辅导员工作到位,问题处理及时,将潜在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全院学生工作呈良好健康发展态势。大家在工作中互帮互助,使学生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其中王元老师还被推荐到省里参与怀坡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在学生人数增加,辅导员减少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补员,五名辅导员和一名团委书记完成了近1800人的带班工作,全体学工团队人员干劲实足。

规模有扩大。信工学院在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稳中向好,专业设置优化合理,在校生规模稳步提升,每年的新招人数大于毕业人数,参与招生的老师认真负责。学院招生、迎新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渐成体系。

(二)各院(部)对全人发展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信息工程学院在践行全人发展教育理念方面,重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优质的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教育走向优质化、平等化。每个学生都能具有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同时也必须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让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也能受到人文熏陶,同时还能有家国情怀能担重任,并将此视为目标。

(三)各院(部)关于全人发展教育的下阶段建设思路、工作内容与发展方向。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抓创新、提质量,坚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继续践行全人发展教育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团队引领

通过实施学生工作一院一品方案,狠抓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学生精品活动工程、人文环境建设与新工科文化传播工程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内涵建设,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践行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生科研团队、学生竞赛团队来展示提升工程,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二、推进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抓实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同时引导和动员整个学院的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育人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按照“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构建系统的学生工作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与服务,把握学生工作的细微之处,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精确、做细致、做扎实。

在学生工作中明确教育管理的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构建基于精细化学生管理、末端学生服务,实现专业化人才打造的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体系。

三、设岗定责,推动示范引领

设立“典型示范岗”,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全院师生及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学院工作实际安排实践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结合实际发挥特长、帮助共同进步,按需设岗,人人定岗,以岗定责。教师主要可设置师德风尚示范岗、教学技能示范岗、科研创新示范岗、助学爱生示范岗;学生主要设置学风建设示范岗、创新创业示范岗、校园文化示范岗、志愿服务示范岗、监督管理示范岗等岗位,充分发挥师生及党员在教育教学、专业学习、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师生党员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树典型,做示范,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表现比较突出的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感召作用、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搭建教育活动的宣传平台,不断扩大信息工程学院思政工作成效。

三、科学研究

(一)各院(部)对学校科研方向和科研定位的意见建议。

1.高校离不开科研

普通高校虽然以教学为重点,但离不开科研。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进步的需要,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校特色

武汉学院在学科领域方面有着财经、政法两大优势,应该在这两个优势学科上创立特色。

3.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特色的创立离不开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融合,身处信息时代离开信息技术的融合就不具备时代的特色。

1. 建立信息技术支撑的科研平台

科研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探索之中形成长期稳定的队伍和研究方向,因此,加大队伍培育力度,搭建科研平台迫在眉睫。在众多的学科领域中,由于一时投入的有限,因此必须有所规划,有所侧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硬件平台建设,承载各个学科领域的专用软件系统,为不同的科研团队和方向提供共享的基础平台。

(二)结合本院(部)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对本院(部)重点学科专业的科研规划的初步设想。

1. 信息学院的优势

信息工程学院的优势学科在于软件工程领域,并由此派生出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这为我校学科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2. 学科交叉是重点

我院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支科研团队,以信息技术为财经、政法、传媒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提供人和平台的支撑,由此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

3. 服务社会立方向

在信息领域中,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保证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有所作为,同时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各院(部)对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意见建议。

1.为人才创造条件

在工作上提供应有的科研条件,实验室、必要的仪器设备。在队伍培育上放水养鱼,多设立校级科研项目,让有兴趣的老师能有试手的机会,经过培育逐步凝练方向、形成团队。

2.为科研保驾护航

在工作量上给予考虑将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打通,减免教学工作量,让教师有时间从事科研。

在学科交叉融合上,为他们穿针引线,为不同学科的交流碰撞,提供必要的协调和帮助。

(四)各院(部)对科研育人的实施方法、保障机制、效果评价的意见建议。

1.注重科研兴趣的培养

加大对学生科研立项的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研工作之中,从科研中培养的学生兴趣爱好,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科研全过程的培养

在大学生科研的效果评价上,注重科研全过程的锻炼,从科研项目遴选、调研、立项、方案论证、实验、结题等科研实施全过程的锻炼,对那些真正有所建树的科研苗子和项目要给予扶持和奖励。

(五)各院(部)已有的科研团队或平台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科研团队或平台在今后的建设中应注重什么,需要学校层面有什么政策保障。

1.科研团队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

(1)研究力量薄弱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目前区块链研究没有相关的专业支撑,导致除负责人以外几乎所有成员投入区块链研究均表现出有心无力,如果要调整成员,需要花较大的代价,但是不调整团队成员,又没有科研力量。

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建议科研处牵头,从学校层面整合区块链研究人力资源,对团队成员进行调整。

(2)对团队成员的专题指导方面比较缺乏

科研是个周期性的、持续的、漫长的过程,环节较多,有些教师科研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就容易半途而废。

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建议科研处多组织相应的科研指导,把指导落到实处。对自行寻求的科研指导专家能够给予以一定的经费资助。

(3)教师教学任务多,科研精力不足

教学工作量大,同时还要不断研究各种教学平台,考试平台,承担线上教学检查、论文指导、组织答辩等各项工作,部分老师精力表现不足,无力从事科研。

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根据教师科研能力评定,适当减免教师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将科研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打通,可以互补,给予科研教师充分的研究时间保证。

(4)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激励不够

导致教师科研动力不足、科研团队的主人翁精神缺乏,负责人有心无力。

应对措施或意见建议:统筹全校校级团队建设关于科研工作激励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方案从校级层面加大对团队成员的激励并落实到位。

2. 建设中应注重的问题,需要学校层面政策保障

(1)制定切实有效的科研考核方案,从内在驱动和激发教师能做科研,能做好科研;比如采用淘汰制,某个周期内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淘汰等;再比如颁布科研骨干津贴办法,多劳多得,能者多劳等;

(2)出台教师工作量减免办法,让想做科研,能做科研的老师有精力有时间从事科研,并与科研成果绩效挂钩;

(3)人事招聘把科研能力作为硬性考核指标,根据学校需要,提高其在人事招聘的评价权重。通过引入科研人才,提升科研队伍建设,带动科研发展,从而增强学校整体科研氛围,促进科研螺旋式正循环上升发展。

(六)各院(部)是否有建科研实验室的需求,当前最需要科研实验室所具备的功能,如立足全校建一个综合性科研实验室,该实验室需具备什么主要功能以及拓展功能。

1. 建科研实验室的需求

科研实验室是学校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技术保障,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以便以后与重点实验室、其它合作研究单元(联合实验室,合作研究中心等) 合作。

2. 最需要科研实验室所具备的功能

主要功能应包含,但不限于科研人员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实验室的使用时间管理、实验设备器材管理等。同时鼓励创建跨专业交叉学科的一些综合实验室,拓展专业视角,提供多元化选择。

3. 综合性科研实验室主要功能及拓展功能

对于信工学院而言,其科研工作主要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向上展开,因此实验室主要需要深度学习服务器。同时由于目前各学科,例如财经、金融、政法等学科,都需要深度学习技术,因此该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研究扩展性。

(七)各院(部)是否有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的成功案例,我校应如何加大以上三方面的产出,进一步扩大我校在武汉当地乃至更大区域相关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我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融入企业确定方向

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积极走出去融入企业,为企业出谋献策,从中真正解决企业的需求问题,只有为企业服务了,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也就有了我们科研的方向和动力。

2.以点带面扩大影响

做好一个企业就可以扩大推广到更多的企业,做好一个项目就能带来多个项目,做好一个领域就能辐射到其它领域。

(八)各院(部)对校学术委员会职能和作用发挥,以及委员构成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主要是为学校的学术引领方向,把握方向,为学校的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学术委员会应该由学校学有所长的专家组成,而不一定是院长。

(九)科研工作坊推行1年多,如今基本上走上正轨,下一步充分发挥科研坊作用,有哪些好的想法和建议。

1. 扩大交流

前一阶段在学院内部和学院之间进行了科研坊交流,后期继续推进,将其常态化的同时注意保鲜性,避免流于形式。将科研坊交流落到实处,在科研坊探讨实质性问题,促进科研申报、科研立项,助力研究过程。

2. 加大培训

前一阶段主要是好的科研示范和交流,聚焦专题交流,在继续加大专题交流的基础上,后期也可以加入以项目为载体,对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以及科研项目结项方面进行科研过程化交流和学习,让老师对科研全过程有个全方位了解。尤其没做过科研或刚开始做科研的老师对科研结题先了解是很有好处的。

3. 吐故纳新

后期可以通过科研坊进行各学院内部科研团队的遴选和组建,营造科研氛围;也为以后新的校级团队的遴选做储备。

4. 与学院对接

可以把各个学院十四五规划中科研目标和要贯彻的精神通过科研坊活动进行传达;并定期进行对比和跟进,跟年终科研指标考核联系起来开展。

5. 扩大交流

根据需要加大跨院交流,跨学科交流,促进跨学科综合研究,最终落脚到跨学院合作申报项目,实施项目,撰写论文、专著等。

(十)为实现更好的科研育人,拟借助大学生科协平台,推进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建设,需要各院(部)提供专业支持,如何共同携手推进这项工作更有效。各院(部)过去对推进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建设有哪些支持措施和好的经验。

可借助大学生科协平台,推进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建设,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光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挑选人才,让好的项目传帮接代,钻研精神传承。对于特殊的项目,同时也鼓励往届学生参与与支持!

本院对于科研工作给予了许多支持,目前缺更多专业指导教师加入,由专业指导老师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思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技术指导。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的范例,引导学生从中进行思考并完善自己的项目。平日不定期给项目小组、科研小组进行开会会谈,工作汇报,以了解项目的实时进度和学生面临的问题。

同时科研实验室存在科研数据量大,难以重复、可靠性难以评估的问题。科研使用的机器比较贵重,除管理和维护工作外,如何对科研实验室进行规范管理,实现科研数据的可靠和可重复,也是科研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信工学院的研究工作,需要从校外引入优秀的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带头人,将本校教师和学生组成专业团队,由带头人组织团队布置研究任务,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本校教师中培养出新的研究带头人。同时,针对具体的应用领域,需要和其他学院教师进行合作,因此团队编制中需要各学科教师学生参与。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