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设】武汉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意见-武汉学院教务处-【3559.com】-澳门新豪天地官网-www.3559.com

【3559.com】-澳门新豪天地官网-www.3559.com

管理文件
校内文件

【教学建设】武汉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意见

作者: 摄影: 审核: 责任编辑:教务处来源: 发表时间:2021年05月26日 10:58点击:次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健全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规划

以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为依托,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一流专业建设。积极引导各专业明确定位、强化特色、提升质量、争创一流。培育6~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力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所突破。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坚持分类发展。鼓励支持各专业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需求导向,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各有聚焦、各有侧重呈现专业建设成效。

(三)注重内涵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内涵建设,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深化专业改革内容,全方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四)注重示范引领。通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及时总结完善和推广经验,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建设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五)坚持动态调整。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对入选的专业建设点实行年度考核和动态调整,对年度考核达不到建设目标的专业建设点及时退出,确保专业建设成效。

四、建设内容

(一)坚持产教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建设适应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等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能力素质要求,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设计和优化课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师资团队

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加强教学团队负责人培养,充分发挥名师、团队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能够站稳讲台、站好讲台。采取学历教育、培训、行业锻炼、进修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双师双能型”骨干教师。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稳定实践教学队伍。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为抓手,依托课程教学团队,优化知识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MOOCSPOC、微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支持教师开发专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教材建设与选用。加强优质教材建设力度;创新教材讲义呈现方式和话语体系,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转化。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省级重点教材等适合我校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和新教材比例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相应课程的统一使用率符合国家要求。

3.数字化资源建设。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需要,大力推动现代技术在教学、实践和管理中的应用,强化教学信息化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的重要性;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实验室网络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建立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过程监控管理,完善实践环节考核机制。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

围绕教育教学前沿领域重大热点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发挥优势特色专业的基础作用,充分整合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成果及资源,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前沿问题,深入挖掘内涵,重视扩展外延,注重校内外推广应用,提高应用价值,培育教育教学成果。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并力争获奖,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与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团队、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名师、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双一流”计划、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规划教材、在线开放课程等。进一步加大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等教学资源平台的申报与建设力度。

(六)深化国际合作,加大国内外教学交流

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大型跨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七)完善内部质量保障

各专业有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过程监控,并能够定期进行质量评价;专业建有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外部评价机制,能够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专业定期收集外部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够将分析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五、组织管理

(一)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一流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和宏观指导。

(二)教务处具体负责处理一流专业建设的日常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事务;组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评审、立项或推荐上报、检查验收等。

(三)专业所在学院(部)主要职责。负责专业建设点的初审和推荐;对建设点项目的指导和督查;经费使用的审批与监管等。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

学院(部)要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部)要加强组织管理,切实履行职责,成立以学院(部)院长(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专业建设管理小组,特别要注重资金管理和绩效管理,保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取得预期效益。

(二)经费保障,重点建设

建设周期内,学校给予一流专业建设点专项建设经费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制。校内外各类资源配置将优先保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三)过程管理,持续发展

学校对项目实施进行过程跟踪,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专业建设点,实行淘汰制度,不再给予经费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期满后,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估。对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将在政策和经费上予以倾斜并充分赋权,为专业发展增强活力,切实保障专业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武院政字〔202154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